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23

跟下面的法院不同,最高法判决后出具的叫“意见书”,不叫“司法决议书”,虽然性质是一样的。但下面法院的案件每一次审理只能也只会有一份司法决议书,而最高法是九名大法官的决议庭,所以有机会出现九名大法官各自写一份意见书的奇观。最高法曾经在1972年就“福尔曼诉佐治亚州案”进行投票表决,以五比四裁定佐治亚州周最高法院对于福尔曼的死刑判决构成“残暴和奇特”,因而违反宪法,当时九名大法官都各自出具了自己的意见书,该案于是有了长达243页的判决书,史无前例,也很难有后来者可媲美了。

针对“帕特里克诉路易斯安那州案”来看,福尔曼案的意见书会是她的研究重点,她要好好吃透这份史无前例的判决书。

西方世界为什么会出现“废死”派?社会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人类的文明程度增加了,不能再以剥夺罪犯的生命作为惩罚手段。但实际上社会科学家不明白,“废死”总体来说是个政治工具,或者说他们明白,但不能这么告诉普通群众,你或你的家人如果被人杀了,很可能得不到司法上的“公正”,杀害你和你的家人的罪犯可能好吃好喝的供养在监狱里,一年花费的纳税人的税款比你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赚的钱还要多得多。

这是“公平”吗?显然不是。

所以司法系统就是要跟政治脱钩,以“有罪必惩”为原则,这才是“公平”,否则就是放屁,大放狗屁。

看已判案件的意见书不需要保密,张文雅直接登录最高法内部系统,将福尔曼案的意见书全部打印出来,厚厚一沓。

达伦震惊:“你怎么要看福尔曼案?”

“它最长,很有代表性。”

好吧,很有道理。

按照保密协议,其他人只能知道卷宗外面的上诉人名字和州名,不能讨论内容,不过说实话,现在已经是网络时代了,知道上诉人名字和州名,上网搜索一下就知道大概案情,绝大部分州法院和联邦巡回法院还会把已经审理完毕案件的司法决议书放在官方网站上以供民众查阅,都不是什么秘密。

达伦也已经搜索过帕特里克案,明白她看福尔曼案是为了帕特里克案,只是他不能跟张文雅讨论帕特里克案,只能讨论福尔曼案。

“废死”是个大话题,每个实习生都会讨论,在学校讨论,在法院实习也肯定会讨论。达伦于是提议本周五下午的研讨会就讨论福尔曼案的意见书。

得到了所有实习生的一致通过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